发布时间:2024-03-23
距离中考还有几个月左右时间,如何利用最后的有限时间作最后的冲刺,从而最大效率地提升分数,这里结合历年的中考试卷的情况谈一些观点。
一、精准备考
作为考试的准备,首先要很清楚地知道考试内容、考卷结构、考试目的和考查难度。也就是说研读考试说明,明晰中考考什么;精做历年试题,掌握中考怎么考;把握重点考点,分析中考还可怎么考。
中考重点考查的是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,测试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,难度不大,个别试题可能会稍灵活一些。在准备的时候,不要在考查内容之外、综合性过大的题目上花时间,要集中时间复习重点知识内容和方法。
另外中考难度的下降,思维的含量减轻了很多,考生要加强计算的准确性,也就是说中考试题入手很容易的,只要在计算的准确性和题目的书写上有所提升,分数就会有显著提升。
二、回归教材
初三不再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,而是一个巩固、强化、提升的新篇章。怎样将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有机整合而不是机械地重现,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。很多学生、教师过分地倚重参考书,很少使用、甚至直接抛弃课本,在学生的书桌上高高的复习资料中,鲜见课本,很多学生干脆不带课本上学,迷信参考资料,舍本逐末。
目前的杭州中考遵循试题“源于教材”,回归课本的目的就是要寻“源”。教材和考试说明可以说是出应对中考的“准绳”。课本才是母题库,几乎每一道中考题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源头。纵观近年来的杭州中考数学题,正在加大呈现出回归教材的趋势。这两年杭州不少让学生感到生疏的题目,都是在课本上基础知识上变形、再加工而来的。
中考数学复习进入最后阶段,需要进行知识的回归,弄清概念,提升方法,查漏补缺,消灭知识盲区,最大限度的寻找中考增分点
三、平稳心态
考场是综合的比拼。变的是考题,变化的是心态;不变的是方法,变化的是包装;不变的是时间,变化的是效率;不变的是压力,变化的是毅力。
不要过高估计自己,也不要妄自菲薄。在学习计划的基础上,让自己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,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学习、生活,在有效的时间段内做有效的事情,有计划地查漏补缺。这样就会把中考当成一次平常的测验,从而发挥正常的水平。